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农业“倚天”的生产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农业。 与农业欠发达地区数字化的尝试不同,在东部农业大市安徽宿州,智慧农业种子在农业生产、产品销售、农企融资等多个阶段扎根,农业产业全链条面临重建。 搭载“智力脑”的现代农业有什么不同? 在沃野谷仓地带种植区块链、种植大数据的时候,如果数字化渗透到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会给企业和农户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
全面推进农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 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搭载“智慧脑”的传统农业将发挥新的生命力。 “聪明”的现代农业到底怎么样了? 它能给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业企业融资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能给农民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在安徽省农业大市宿州市,粮食、果蔬、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主导产业正在向智慧农业转型,“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化农业
如何生产:提高智能装备的效率
智能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例如,生产某种小麦所需的水肥量,以前都是人眼观察,人工估计的,但现在土壤底质仪定时定量提供所需的水肥量,由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调节。 例如,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病害时,以前需要在作物发病受灾后进行确认和预防,现在根据物联网设备提供的气温、土壤湿度等数据,与往年资料进行比较,智能判断病害发生的概率,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安徽省宿州,智能装备活跃的数字农业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进入224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农业大学皖北综合试验所6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示范基地包括绿色农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农业区生态草畜牧业试验区、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模式创新试验区等8个功能区。
玉米地旁边,长着“胳膊”的器具备受瞩目,器具两端都有轮子,“胳膊”上挂着一排排水管。 “这是自行式淋浴系统,可以自动作业,边走边洒水。 ”安徽农业大学皖北综合试验所副站长吕秋石告诉记者。 随后,吕秋石又带着记者来到灌溉泵站。 发现在某自动抽水机械旁边,分别写着“氮”、“磷”、“钾”的三个塑料罐中装有不同成分的肥料,塑料罐下面通过管道连接着粗水管。 吕秋石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新开发的大田作物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以大田作物为灌溉施肥对象,在大田铺设固定管网和灌溉系统。 使用时浇多少水,施多少肥,用什么类型的肥料,可以自动控制,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应用,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水肥利用率。
“管道寿命在20年以上,年使用成本仅为每亩130元,不影响耕作、播种、收获等机械作业。 ”吕秋石表示,该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远程控制,随时预约、实时操作。 此外,还可以与大田的传感装置配合,实时获取土壤的土壤湿度和肥料元素状况,结合作物品种、生长时期的综合决策,达到智能化精准灌溉施肥。
吕秋石所说的智能灌溉系统不仅仅是试验田的成果。 在砀山县园艺场1500亩的“一号梨园”,这样的技术已经成为智慧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设备为梨园提供实时农业生产管理服务——控制中心,可以24小时监测和分析农场内梨树的生长环境,如天气、湿度、土壤等外部环境状态。
“以前是这么大的梨园,每天浇水施肥就能完成好几个人。 ’现在,有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就可以用手指着手机执行任务。 AlibabaCloud数字农业行业总监徐杰告诉记者,“一号梨园”有“农田气象站”,实时监测果园的风力、风向、光、降雨、二氧化碳含量,得到的数据为普拉徐杰表示,这些数据将反馈给果园的管理者,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一号梨园”是砀山县与政企合作制定的创新项目之一。 去年10月,砀山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今年年初,砀山县与AlibabaCloud (阿里巴巴云)合作,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数字果园”建设。 目前,“一号梨园”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生产,成为当地智慧农业生产的标杆项目。
如何销售:区块链成为新的农具
传统农业生产基本上需要“靠天吃饭”,农产品销售受市场和渠道的制约,优质产品的价格容易受市场行情的影响,“难卖”“贱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 在现场销售等新业态的支持下,农产品销售难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者在砀山县采访时发现,这里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往全国,农民收入比以前稳定提高。 近年来,网络直播等新型电子商务销售方式开始在农村普及,砀山县也出现了许多通过电子商务带入商品来推动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的能人。
农业和互联网这两个过去不大联系的词语,现在互相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数据显示,目前砀山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000多家,网店和微店6万多家,农产品年网络销售额超过60亿元,15万人从事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 特别是在直播经济、EC营销、供应链服务、数字农业等领域,优质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逐渐形成,激发了全民接触网络、万人创业、繁荣的新动能。
网上农产品销售集团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当地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是由于EC平台企业的下沉力。 2015年以来,砀山县抓住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依托水果资源优势,完善发展规划,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建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09个村村两年来,砀山县先后出台了《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人员人才创业系列扶持政策,为电子商务人员进军农村、品牌宣传推广、人才培养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提供奖励、补贴、优惠融资等政策和资金支持设立500万元的电商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早期农村电商企业的发展。 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品牌培育奖励,奖励资金用于优化提高示范镇、示范村,包括建设运营、品牌建设推广、农村产品网上销售、电子商务培训、电子商务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发展规划研究等。
活跃的电子商务打开了共享山梨等名优特色农产品的销路,也扩大了国内农产品品牌的影响。 但是,由于特产无法确定产地,网上假冒原产地的“李鬼”们也纷纷蹭热度,导致一些当地优质产品无法卖出价格。 为了解决网络钓鱼这个棘手的问题,2020年9月,砀山县政府与蚂蚁集团合作搭建区块链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可追溯性。
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高级产品专家黄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技术人员将物联网、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融合,推出“阿里链”,从组织生产、农资采购等阶段实现细分溯源收集农业作业记录、土壤、水分、氮氧等物理环境核心指标,为后续农产品上市奠定质量认证基础”。
“农产品进入后道加工环节后,‘阿里连锁’也通过改造加工线、生产线上的物品互联网,将生产过程中的如时间长短、温度、作业人员记录等核心技术环节上传到链条上保存证书。 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随时都可以知道这些数据。 ”黄桦先生说。
去年9月,砀山当地品牌“砂锅潊”负责人翟灿灿率先走上链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她告诉记者,2015年左右,酥皮和梨膏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 但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低等影响,她家的产品销售一直不景气。 翟灿去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开了第一家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店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区块链技术,所有梨都配备了特殊的“电子身份证”,可以跟踪整个梨从生长到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的全链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市场品牌的杂乱现象。 翟灿的梨和梨膏产品很快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有些商家卖的梨奶油是将糖混合后加水混合制成的。 一罐十几块钱,我们用的是真材料。 每罐五十多块钱。 ”翟灿告诉记者,“以前煮干的梨膏价格很高,消费者犹豫是否下单,但现在有了区块链技术,消费者扫描代码就可以查询实际的生产加工信息,购买时无需担心。 区块链成了我们的“新农具”。 ”
品尝区块链味道的是共享山吾家吾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社长王小辉,记者了解到,“阿里链”跟踪系统增强了商家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其跟踪认证为消费者提供了共享山正品酥油的产地、生产日期、物流、检测等销售全链接信息。 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梨的“前世”一目了然,价值也被市场认可。 “我们销售的梨大部分是从果农那里收购的,最低迷的时候一斤梨只卖几块钱,现在五斤梨能卖88块钱了,果农的腰包也进一步膨胀了。 ”王辉说。
怎么融:点手机就可以贷款了
除了“生产”和“销售”,金融也是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增长、效率提高的重要工具。 随着农业数字化的发展,数字金融也开始摆脱传统的农村金融“抵押”“依靠担保”的模式,为现代农业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创业初期,王小辉所属的公司一直亏损运营。 “去年企业订单数量大幅下降,十几万斤的梨积压在仓库里,七八天后烂到一半,公司一个月亏了十几万元。 ”王小辉说:“如果资金融不进去,企业很难支撑。 ”。
水果的收购、生产、加工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对金融有很强的需求,但由于抵押不足和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借款难”成为王小辉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面对这个难题,砀山县商检局的工作人员指导他加入“阿里商流连锁”。 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公司交易数据,银行比较清楚地了解了王小辉公司的产供销情况,为金融机构融资取得了“通行证”。 此后,王小辉从首批银行贷款——家当地农业银行获得30万元无担保贷款。 今年,网络商务银行也给他了一年期30万元的无息贷款。 “贷款手续基本上可以用手机办理。 很方便。 ’王小辉说,如果有银行的贷款记录和信用基础,相信今后公司的贷款额也会逐渐增加。
“传统农村金融成本高、信息不对称,许多农户需要贷款和资金支持,但缺乏有效的抵押物。 》网络商务银行农村金融部业务部长陈浩表示,这些痛点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克服。 结合县域土地担保权、农业补贴等反映信用和经营的公开信息,为涉农县域建立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专用信贷模式,使农户手机成为一个银行网点,让他们获得无担保贷款。
“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作用是让消费者不仅了解产品,也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经营者。 ”黄桦表示,这不仅有效降低了农业产业链中各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降低了传统农业各主体之间的贷款信任成本。 金融机构向真正有需要的企业和农户贷款,加快资本向农业农村的投入。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砀山县与网络商务银行深入合作以来,该县已有21万多农户获得34亿元以上涉农贷款。 目前,网络商务银行与安徽合肥、滁州区、宿州、铜陵、马鞍山、池州六地市签约合作,利用“网络数据技术”,建立了区域专用的数据库和行业特色的信用模式,与多家农户、个体商店无担保、无抵押额度从1000元到30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认为,砀山县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力量,用数字技术激活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个“链条”。 生产和销售通过“阿里连锁”,使优质农产品有信息保证,增强消费者信心,为农户信贷提供依据,为他们带来更多贷款,使他们扩大生产,抵御风险,从而赶上数字经济的浪潮这个“链条”的背后是信息和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的激活和重组,对于各地如何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更好地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识别度,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