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情况。 相关计划的主要内容已于今年7月印刷并向社会公布。 此次发布会将在推进数据综合立法、建设数据交易所、培育“特精特新”企业等方面透露更多信息。 其中,到2025年,上海将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
在
吴清表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关系到上海全球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 目前正在推进数据综合立法,建设数据交易所,建设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推进工业算法、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促进数据能源制造业。
具体来说,一是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推进AI、大数据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故障监测维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二是加快推进数字新基础设施,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扩展增强功能,面向长三角上线29个二级节点,服务企业超过万家,标识注册量超过100亿家。 规模化配置5G基站,建设20个5G全链路工厂。 三是加快了全要素生态系统的构建,带动或参与了80多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的制定,初步建成了长江三角洲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在发展重点方面,《规划》提出了构建“3.6”的新产业体系。 发挥一、三大先导产业带动作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加快落实三大“上海方案”,在协同长江三角洲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翻番。 二是着力构建6个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6大重点产业,推进制造向服务扩展,加强产业集群化、生态化
对于最近备受市场瞩目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也提出了发展任务。 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滚动培育5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优胜企业3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