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加快发展,数字化场景的应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也给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在基层政府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工作方式,实现服务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推进数字政务贯通数据孤岛
数字化是当今全球国家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不仅决定政府自身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数字政务的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数字政府市场规模将达到1950亿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政务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场景的应用不断深化。 例如,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江苏“面不核准”的改革、广东“粤省工夫”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山东“24小时不关门”的在线政府等,“网络政务服务”都是
但是,在过去的信息化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或多种信息化系统,因此对输入和导出文档的规格、信息要素、操作流程的要求也不同,长期以来,导致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共享,传统政务数据相互割裂的情况有所缓和。 但是,现有的大数据系统和应用大多侧重于数据的处理过程,而忽视了数据共享过程中责任、权利、利益的定义和明确。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20年4月发布的《区块链助力中国智慧政务发展驶入快车道》报告,目前仍存在政务“数据孤岛”、政务数据资源碎片化、政务发展不均衡、政务协同缺乏互信基础、城市数据监管不足等“顽疾”。
区块链将成为数字政务推进器
相关区块链相关报告显示,目前落地或落地的政务区块链涵盖了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登记、数据共享、涉公监管、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
日前公布的《北京市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创新蓝皮书(第一版)》显示,北京不仅大力推进政务服务领域的区块链APP应用,提高了政务服务网上的业务效率,还进一步“减少时间、减少材料、减少环节、减少运行”,促进了企业和大众的业务在减轻一线干部工作压力的同时,用开发落地场面APP验证了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推动了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培育了区块链头部
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凭借天生的分布式协同、认证、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政务信息化的“顽疾”,“政务上链”有望改变政府治理模式, 我认为可以建立众多参与者的信任网络,担任信任中介角色,更好地释放政务数据的潜能。 从这一点看,区块链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与政务的深度融合,为数字政务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在数字政务领域的应用场景
应用时间戳
传统公证依赖政府,但有限的数据维度、未建立的历史数据信息链,使得政府、学校常常无法获得完整有效的信息。 区块链允许您创建不可篡改的数字证书。 可以在数字版权、知识产权、证书、公益领域建立新的认证机制,改善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 例如,可以用于房屋管理部门的产权登记、文化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
不可篡改的APP
区块链保障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适用于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等部门。 例如,可以应用于教育部门的学历信息、学术成果的保存证; 民政部门公益慈善项目监督。
可追溯性APP
区块链具有可追溯性,利用分布式高容错性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数据中心化传输和数据交易历史透明度的特性,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可追溯性和鉴定。 例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产品防伪跟踪、财税部门的电子票据防伪检查等。
分布式管理的APP
区块链分布式自治的特性有助于解决物理信息系统中面临的部分安全问题,可以用于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可以在保护业务隐私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事前监管; 同时,区块链分布式自治的特性在能源和排放量计量认证、能源交易、能源融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用于资源部门的分布式能源管理。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突破难关的过程。 由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复杂,需要解决系统稳定、应用安全性等技术难题,因此必须综合利用区块链技术,正视应用难点,使数字技术真正为政务服务,满足国家管理创新的需要和社会公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