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21年10月2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批准的第一个比特币ETF(exchangetradedfund )“ProSharesBitcoinStrategy ETF”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并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
Proshare首席执行官迈克尔l萨丕尔(Michael L. Sapir )在声明中表示:“BITO为拥有经济账户,并结合购票和基金进行投资的众多投资者开放了简单便捷的比特币访问渠道。 投资者们不必担心麻烦的过程如何与比特币提供商设置比特币钱包,创建比特币钱包,以及这些提供商不受监管而面临安全风险。 ”
在之后的两天内,SEC已经批准了两个比特币ETF,其他十多个资源管理机构也在等待SEC审查同类产品。 市场认为,比特币ETF产品的发行交易是加密货币进一步走向合规、进入主流的重要一步。
比特币白皮书认为比特币是电子现金。 我国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公告》认为比特币是虚拟商品。 2017年芝商上市的比特币期货和美国SEC批准的比特币期货ETF将比特币视为大宗商品。 电子现金、虚拟商品和大宗商品都是资产。
近年来,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涌现新的数字资产,但对数字资产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如何监管尚未取得一致共识。 比特币作为第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达成高度共识的数字资产,传统的各种资产包括形式上与其类似的电子资产和数字资产都有显著不同,具有全新的内在属性和应用场景。 我们将根据区块链技术新数字资产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包括NFT物品在内的数字资产的监管规则。
数字资产的基本特征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活动的效率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是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融合的典型体现。
(一)数字化是数字资产的存在形式
数字资产依赖于数字载体而存在。 经过多年的快速信息化,信息数字基础设施的形态和功能越来越丰富,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管理活动越来越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依靠数字载体,以电子化或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数字信息处理来实现
数字资产发行交易过程是一种数据处理活动过程。 但是,以往以大量电子化形式存在的数据信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主要原因之一是数据不可靠,信息网络充斥着真假难辨的信息数据。 二是数据只存在于某一环节某一流程的场景,不普遍贯穿交易活动的全过程,无法形成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数据存在于不同的主体,且基于不同的标准标准,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2021年10月18日,广东省数据资产证书化活动暨全国首个公共数据资产证书发布会现场发布了全国首个公共数据资产证书。 广东电网公司以公共数据资产证书为载体,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国产技术,实现了电网数据的可靠、安全、高效的向数据用户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流通的效率。 数据资产证书作为数字资产发行和交易是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的。
区块链技术等数字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将经济、社会、治理活动的全过程构建在可靠的网络环境中,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普适性、交易便利性,网络于四六时中无处不在, 区块链技术加速了将电子化信息数据变为资产的时代。
(二)智能化是数字资产的功能形式
数字资产功能基于代码展开。 无论是继续进行完美的智能学习,还是在条件下触发都无法更改的智能交易,数字资产的发行、交易、使用等过程都是预先设计好的代码中固有的。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通过其代码设定了账户模式、资产模式、交易频率、区块大小、总发行数、点对点传输、交易记账方式、相关脚本的执行方式等基本参数, 本质上,可以根据共识通过代码进行调整和更改。 许多比特币分叉货币直接在此基础上生成,其他数字资产平台(如以太坊)也基于此模型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数字资产的智能APP是通过多种合同实现的。 数字资产的发行和交易通过各种智能算法来体现,算法具体体现为通过代码实现的多种合同。 基本上,数字资产的内在属性、功能、交易方法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合同来体现的。 也就是说,通过合同数字资产可以通过程序间的操作进行资产主体间、场景间的转移,从而实现数字资产与APP的紧密结合,这是区别于传统资本电子形式资产的最大特征。
(三)网络化是数字资产的显着特征
数字资产具有公共性权益的属性。 数字资产权益的公共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其发行、使用、交易等全过程构建在公共基础设施中,这一公共基础设施不属于某一特定机构或其他主体。 另一方面,数字资产可以实现场景间、主体间、生态间、过程间的转移和操作,参与者可以充分体现其个性特征和需求,凝聚其智慧和劳动成果,为其数字资产赋予价值和灵魂。 数字资产的这种公共属性是构建元宇宙的逻辑和现实基础。
基于社区的运营是区块链数字资产的显著特征。 基于代码开源条件下的数字资产,其运营和管理模式呈现出社区化的特征。 另一方面,数字资产各阶段的运营呈现社区性,编程开发者不一定必须是资产发行者和价值掌握者、资产使用者、资产交易者,资产内在属性的加工、推广、交易和发展以及相关的管理问题都呈现开放社区型的特征另一方面,数字资产的生态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大呈现出社区性,其生态的社区自主性、生态丰富性、价值重叠性等特色,使得社区的生态发展和利益激励呈现出良好的正循环。 面向比特币、以太坊等中心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的社区化运营特征非常明显。
在治理方面,数字资产发行和交易活动表现为以代码和智能合约为中心的中心化APP,更基础的交易环境不断内化、沉淀为交易基础设施,监管为中心化APP运营中相关责任的权利分配。 为了应对法律法规,需要基于代码,由社区的各种参与者实现和支持。
NFT物品的监督
商品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NFT技术协议是实现商品数字化的重要工具,是原航天建设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原生因素。 NFT物品具有很强的数字物品属性,其发行和交易的监管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 NFT物品是否符合数字资产的基本特征?
典型的NFT物品也必须符合数字资产的基本特征,如数字化存在、编码功能、公共化社区化运营等。 目前,许多NFT物品设计APP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具备典型的数据产品特征,未实现与APP的结合,产品的公共属性和社区属性不彻底,提高权益使用效率,优化权益模式,优化用户另一方面,很多NFT物品在发行之初就在努力探讨金融化途径,元数据总是存储在中心化服务器中,很多购买者持有NFT的典型逻辑是等待涨价等,现在市场上大部分NFT物品出于内在要求的数字物品的内在属性,
(二) NFT物品是否符合金融监管对信息全面、真实的披露要求;
金融是一个风险高、监管强的体系,金融监管的基本特征是许可制,其根本原因是金融工具、金融操作具有较强的中心化运营、中介性操作的特点。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金融操作、金融产品属于实体活动、与实体资产脱钩,金融资产定价具有相当中心化、中介化的特点,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加强监管,许可制是现代金融监管的典型特征。 从这个角度看,以传统思维方式发展的区块链项目,可能必须引起金融监管的关注,发行项目从以太坊到EOS,发行方式从STO到IEO,其内在思维本质上是传统的
正如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初指出的那样,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资产应该是原生的,包含总量信息,以数字形式表现和流通的资产。 比特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总量信息”的特点。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数字资产发行以去中心化的形式,以计算力、存储、数据等换取权益的方式,其发行或融资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创始团队并不像传统的中心化运营机构那样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对项目的发展风险负有全部的责任,对项目生态不具备全面的盈利能力,因此当然也要像传统的监管一样承担同样的法律责任从权利与利益一致的监管逻辑来说,它与传统监管实际上是一致的。
(三) NFT物品的其他监管环节
对于参加者。 对参与者的监管通常包括要求相关参与者具有法律规定的身份、资质、条件,以及保护相关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权利与义务、风险与责任相一致是监管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去中心化,还是其他APP的参与,无论是技术、金融、法律服务、产业APP,各参与者都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风险与责任一致的原则。 在去中心化APP的情况下,各节点或其他各中心化服务提供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另一方面,保护中小用户、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监管的另一原则。 无论是新的商业模式还是传统的商业模式,还是两者的混合,都可能存在保护中小用户、消费者、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投资权益的问题,如项目开发中的投融资、中心化交易所的监管。
针对代码和算法。 基于数字资产的公共属性,数字资产的发行交易更多地依赖于代码和算法进行,在传统互联网侵犯“大数据杀熟”等合法权益的监管中,开始了对算法的通透性、伦理和规范性的审查。 这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其他相关合法权益的考虑。 在包括OTC交易、去中心化交易的场景中,其代码和算法也受到监管关注。 虽然各国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不完全一致,但对反洗钱反恐融资和绿色生态等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诉求基本相同。
针对交易资产。 对资产监管的核心是参与交易的资产信息是否符合主张的法律规定,如NFT协议是否实际实现了相关物品的权益成为监管重点。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NFT物品的发行和交易必然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的产生,新的利益关系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些如何被监管需要结合具体场景进行仔细的审视。
相对于交易方式。 积分、外汇、电子票据等产品,人民币智能合约的适用等,对区块链开发的交易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监管审查的重点。 运用科技创新交易方式时,监管机构也多注重科技和创新的保护,在可控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为科技创新的应用创造比较宽容的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监管沙盒的运用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在新的交易方式影响传统市场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往往会平衡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传统业务、主流业务的关系,妥善处理和协调其中产生的监管套期保值。 例如,一些海外监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这种关系。